今年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影評人費比西獎的《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原著是法國新生代漫畫家茱麗.馬侯(Julie Maroh)的短篇漫畫《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見圖,取自網路),明年1月出版中文版,這也是茱麗.馬侯作品首次在台問市。
年僅28歲的馬侯,出生於法國朗斯市,擁有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視覺藝術與雕塑雙學位,是法國新生代插畫與漫畫家。《藍色》是她初試啼聲的出道之作,她從19歲開始著手構思、創作,直到23歲完成這部作品,2010年出版後,隔年拿下2011年法國安古蘭最佳人氣大獎,成為法國漫畫界最受矚目新星之一。
《藍色》採黑白色調,描寫受同儕壓力而不敢出櫃的年輕少女可蕾,遇上藍髮少女艾瑪的戀愛故事。整個故事以可蕾的日記作為敘事主軸,回憶一幕幕她與艾瑪從相識到戀愛、分手的過程。作品中唯一的色彩,是艾瑪的藍色頭髮。
馬侯說,之所以選用藍色,除視覺考量,也因藍色是最中性的顏色,能讓讀者藉著冷冽色調,感受主角們細膩的心緒與情感。
法國導演柯西胥(Abdellatif Kechiche )執導的電影版中,基調不變,但細節作了些調整,如將主角名字改為阿黛兒,並在片中以長達10分鐘的段落呈現女女性愛,引發熱烈討論,也引來馬侯的批評。
馬侯認為,電影雖美,但10分鐘的性愛場景,卻是種「殘酷的展示」(a brutal and surgical display),讓女同志性行為成為色情,她感到相當不自在。
馬侯是出櫃女同志,曾在接受訪問時說,《藍色》並非自傳作品,她只是想藉這部漫畫呈現同志的必經階段,包括壓抑、掙扎、否定自我等。因此漫畫中也呈現部分女女親密行為,但她認為自己的表現方式較細膩,以對白與眼神「呈現兩人深層的連結與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