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是一種披著浪漫外皮的自私本質,
以一輩子相守的想像來包裝利益交換的現實。
承諾無中生有如塑膠,
愛有去無回如煙火,
而我愛你就是不要求你什麼。
承諾不是當時愛的延續,
"我如此愛你想要凝結此刻直到永恆"
但此刻如此輕薄廉價,
多如擁抱一床棉被逸出的棉絮,
你寧願相信對未來的想像,如永恆,
或對過去的想像,如注定,
這樣的想像是自我的爆炸式擴張,
佔滿了時間,就可以忘記時間。
而你還是被教育得心甘情願,
對於無限複製的憧憬,
反覆循環的故事。
平庸的人提倡承諾,難得攫獲一塊浮木就要緊抓不放;
稍高於平庸的人妥協於承諾,是基於自知之明的啟蒙智識與隨遇而安的懦弱精神,
"我不會再遇到更好的了,就算遇到也不會是我的"
惰性與老化使人提早放棄追求,
加上與日俱增的自我滿足,
"這樣算不錯了,已經夠好了"
他們偶爾湧起渴望的感覺,像潮濕的朽木偶然擦出一點火光,
十八歲時不知所措的悸動讓他們懷念,
但是乾枯的手一伸出又自慚形穢。
你數算倒出的錢幣交換忘記承諾的時間:
擁有的只會越來越少,
可憎卻越來越多。
承諾於你來說只要遵守一半,
其餘用欺瞞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