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ulie Bindel (BBC)譯者:熊夢雨 (中國日報網)
女同性戀者和男同性戀者在各種運動中並肩作戰已有多時,可他們是否被錯誤地歸在一起了呢?朱莉·賓德爾(Julie Bindel)提出這個問題。 “我們和男同性戀者毫無共同點,”一位年輕的女同性戀說,“真搞不懂為什麼我們被綁在一起了。”
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種說法。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男同性戀者和女同性戀者就被視為同一個群體。近些年來,其他性少數群體也加入進來。 LGBT這個詞,代表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和跨性別者(Transgender),20世紀90年代早期就得到廣泛使用。近來新加入的群體——酷兒(Queer)、異議者(Questioning)、雙性人(Intersex)——讓這個詞擴展到LGBTQQI,並在多處使用。且不說其他群體,單就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來說,他們是否有相同的問題、價值觀和目標?
年輕的男同性戀者安東尼·洛倫佐(Anthony Lorenzo)說,各種群體的加入讓這個詞變得很長,“因為字母不夠用,我們已經開始使用梵文了”。 雙性戀者爭論說,他們被同性戀和非同性戀群體所不喜和懷疑。而跨性別者稱他們應當被加入其中,因為他們遭受世人的憎恨和歧視,因此想加入同性戀群體,為平等而努力。
但那些想把無性戀者也加入其中的人又有何看法?無性戀群體是否也面對同樣的歧視?那麼多邊戀者呢?這個詞到最後會不會變成LGBTQQIAP? 一些活動分子也對此表示懷疑。資深同性戀權利運動者保羅·伯斯頓(Paul Burston)建議,要麼用一個長點兒的詞NQBHTHOWB(非酷兒但樂於在他們繁忙時提供幫助),要麼直接簡寫成GLW(男同性戀、女同性戀和其他)。
最近加拿大有一項盛事標榜自己是“LGBTTIQQ2SA文化及人權的年度節日”,而LGBTTIQQ2SA代表“更寬領域的群體諸如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變性者、跨性別者、雙性人、酷兒、異議者、第二性者以及同盟,但並非局限於此”。第二性者這個詞是美洲原住民對一種擁有以上性別特徵者的描述。
男同性戀者和女同性戀者都面臨著各種挑戰。
1967年之前的英國,任何年齡段的男同性戀都是犯罪行為。之後該行為被非刑事化,大眾對此偏見盛行,員警也通過誘捕來尋找“泡公廁”的男性——在公廁或公園裡發生同性性關係——造成了諸多恐懼和不安定因素。
雖然女同性戀不是犯罪行為,但是女同性戀者也遭受了各種歧視,其嚴重程度不亞於前者。已婚婦女一旦與另一個女人相愛,不但婚姻會終止,還會失去孩子的監護權,哪怕丈夫的暴力眾人皆知。
我在1977年15歲時出櫃,公開女同性戀者身份。那時候,我們既不受法律保護,也沒得到太多異性戀者的支持。那時同性戀解放陣線(GLF)正如日中天,男女同性戀者並肩奮鬥爭取我們最基本的權利——消除工作場所中的歧視、街道和學校的暴力,讓人們認識到同性戀並非一種疾病。
1977年,倫敦同性戀驕傲遊行
很少有人會對男女同性戀者混在一起感到驕傲。但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大多數女同性戀者離開GLF。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創辦人說:“我們受夠了男同性戀者對我們的性別歧視,他們本應更瞭解我們。”
接下來幾年裡,包括我在內的女同性戀者不僅為女權抗爭,還為男女同性戀者的權利抗爭。一些男同性戀者離開了這個運動。
後來,20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了愛滋病危機,愛滋病是一種“同性戀瘟疫”的謠言盛起,於是人們對同性戀的歧視和憎恨越發強烈。在公眾畏懼同性戀的風氣下,柴契爾政府頒發了針對同性戀的新法案,即1986年地方政府法第28條。該法案在1988年成為法律。這項修正案將地方組織在公立學校“宣導同性戀”視為非法,認為同性戀摧毀了傳統家庭價值觀。
第28條成為法律後,男女同性戀者首當其衝,成為這條法律的針對目標。
但我們是否對同性戀抱有同樣的恐懼呢?在為我的書籍作研究期間,我在一系列網路調查中詢問了這個問題,該調查遍佈同性戀群體和主流出版社。
總計9500人參與了這項調查,包括男同性戀者、女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他們都回答了這個問題:“男女同性戀者是不是也在相同或是不同方面對同性戀有恐懼心理?”有三分之二的人回答“否”,他們不相信男女同性戀者會有相同的偏見。
1998年,示威人士抗議地方政府法第28條
1988年地方政府法第28條規定地方政權“不可有意宣導同性戀或有意發表宣導同性戀的材料”或是“在任何公立學校宣導教授接受同性戀為一種虛假的家庭關係”。
這項法案是保守黨國會議員吉爾·奈特(Jill Knight)提出的,她表示自己對“父母強烈反對孩子在學校被鼓勵成為同性戀,或是被教授有父有母的的正常家庭已經過時的觀念”非常關心。
同性戀權利組織“石牆”的創立就是為了反對這一法案。第28條讓教師“不知道自己能說什麼、能做什麼,不能說什麼、不能做什麼……地方政權也說不清他們能為女同性戀、男同性戀和雙性戀團體提供什麼服務”。
2000年蘇格蘭廢除第28條,2003年英格蘭和威爾士也緊接其後。一些保守黨高級官員不久後表示這項法案本來就是“一個錯誤”。
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是否性質相同?女同性戀雜誌《DIVA》的編輯Jane Czyzselska的答案是肯定的,但也只是就他們遭受的歧視而言。一旦涉及性別歧視,這個答案就會變成否定:“女同性戀遭受性別歧視和同性戀恐懼症的雙重打擊,因為我們會因違反了傳統的性別習慣和期望而遭到懲罰。”Jane Czyzselska稱這種虐待是“女同性戀恐懼症”,會造成一系列心理反應,包括自殘、精神健康問題、藥物濫用和飲食紊亂等。
男女同性戀者之間的主要不同點之一在於老年同性戀群體的能見度。研究者簡·特雷斯進行了一項名為“英國60歲以上女同性戀者生活”的研究,她發現老年女同性戀者不僅在大眾文化和媒體中能見度不高,在學術調查中也不甚突出,這種泯然於眾的狀態使人們難以看到她們遭受的特殊歧視。
老年女同性配偶
老年男同性戀者則有很高能見度。例子之一就是英國獨立電視臺的情景喜劇《極品基老伴》主演伊恩·麥凱倫(Ian McKellen)和德里克·雅各比(Derek Jacobi)。
我們不能貿下結論認為男同性戀者對他們的女同性戀姐妹們沒有性別歧視。洛倫佐表示,男同性戀群體中存在著厭惡女人的問題。我和其他女同性戀者對此有切身體會。
不論有多少分歧——確實很多——男女同性戀者都會繼續共同努力,直到我們真正從這種性別偏執的現實中解脫出來。
“團結讓我們更強大,”同性戀權利慈善機構“石牆”的創始人之一麗薩·鮑爾(Lisa Power)說,“那些同性戀反對者們在攻擊時一般無法分辨我們的不同——儘管我同意許多女權主義者的看法,也會把自己稱作女權主義者,但是性別歧視並非我們遭受的唯一壓迫。我們必須尋找盟友。”
現在英國的男女同性戀者享有充分的法律平等,只有時間能說明我們是否從恐同偏見中真正得到解脫、舊的聯盟是需要改革還是各奔東西。
但有一件事似乎可以確定,那就是LGBTQQI會不斷增加新成員,最後名單之外將只剩下鼓吹一夫一妻制的異性戀。